再次來到中華慈善會的辦公室,代表希爾安房地產公司領取了認捐書,我覺得很自豪。
地產公司第一個捐贈對象是錢塘鎮石墩村,捐款3萬元。當時聽說該村交通十分不便,近兩千人的生產生活物資全靠肩挑背扛,化肥等農資運不進,糧食蔬菜等農產品運不出,嚴重制約了農民的創收致富,急需修路的迫切愿望與幾十萬元資金的缺口矛盾,公司第一時間加入了捐贈行列,加快了該村修路的步伐。地產公司第二個捐贈對象是西藏芒康縣,金額10萬元,目前這筆定向捐贈已在當地引起了巨大反響,致謝的錦旗已寄到了公司并懸掛在了辦公室內。這兩件在企業看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讓我有了深刻的感想。
“真商人須思客立則已立”。企業與社會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。企業與社會的關系,如同樹木和土地的關系,企業像樹,社會像土地。樹要從土壤中獲取養分,然后才能再開花結果,葉落之后再回歸滋養土地,完成自己的第一輪生命周期。土地獲得了滋潤后,變得更肥沃了,樹木在新一輪生長的時候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營養。如此良性循環,生生不息。
與此同理,企業的納稅、捐贈等等,是企業完成生命周期的必然規律。企業的善舉實質是一種反哺行為,既是在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貢獻,同時也是為了企業能夠在下一輪的生命周期中獲得更多的養分,成就自己新一輪生命周期。但是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企業并不多,想方設法偷稅漏稅,高調捐贈、實際捐款卻遲遲不到賬的現象比比皆是。更有甚者,不顧百姓的安危,昧著良心賺黑錢,如地溝油、毒奶粉等,實在是殺雞取卵、涸澤而魚,最終也會自斷財路,自取滅亡。
“在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,要為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貢獻!边@是日本經營之圣、世界上唯一締造過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的人——稻盛和夫的企業經營理念,或者說是他的信仰。希爾安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才成立不久,一切都在起步當中,能有著同樣的理念并身體力行,實屬難能可貴。